立足科研岗位 做创先争优先锋
发布时间:2010-11-22 浏览:2788次
我院副总工程师、功能材料中心教授闫慧忠同志,1989年3月开始在我院工作,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开始兼任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为我院副总工程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耐蚀金属材料委员会委员、包钢(集团)公司技术带头人。近年来多次被包钢(集团)公司、包钢稀土等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人员、先进生产(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他主持完成的一系列国家及地方性科研课题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山市、包钢(集团)公司等科学技术进步奖。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Journal of Rare Earths、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金属功能材料等多家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制订了稀土贮氢材料国家标准,获得三项授权发明专利。2008年以来,就自主研发的La-Fe-B系贮氢合金申报了六项国家发明专利及一项国际发明专利。
提起闫慧忠教授,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是因为佩服他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他一直认为搞科研不光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感,使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科研课题,用丰硕的科研成果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渊博知识为支柱,刻苦钻研求真理
“科研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多读书、多看文献,拓宽知识面,搞起科研来才能得心应手”,这是闫教授经常教导课题组年轻人的一句话。为了做好科研,他办公桌上和书柜里摆满的那些书籍也不知被他翻了多少遍。每当课题组的年轻人碰到理论上的难题时,他都可以几乎准确的告诉他们在哪本书的第几章或哪篇文献里可以找到答案,足见其知识的渊博。
作为课题组组长,他一直带领课题组及时有序地进行科研实验,亲自处理、汇总每一项数据,及时合理地调整实验进度,确保了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和实验的顺利实施。为了破解科研难题,他长年在工作岗位上忘我的工作,每天天刚亮就来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天黑才步行回家,不论寒暑,十年如一日,就连双休日也是如此,以致于私底下有人称他为“工作狂”。在今年炎热的夏天,气温高达四十度,他没有空调的办公室更是从早晨开始就热的像“蒸笼”一样,而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忘我工作着,即使已汗流浃背他都没有在乎过。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面旗帜,为周围人树起了一个榜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闫教授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和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成功申请并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地方性的重大科研课题,在科研道路上铺满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研制项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另外他主持完成的几项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为我院国家级“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内外同行在文献中多次引用,部分成果被认为在该研究领域中开辟了新的途径,如:首次运用缓蚀剂处理成型电极片(镁基贮氢电极)并通过研究电极/溶液界面的性质提出缓蚀剂改善镁基贮氢电极性能的机理;首次在非晶态MgNi基贮氢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制备过程中添加B、Si等非金属元素,将传统的间歇式机械球磨改进为连续球磨,缩短了非晶态镁基储氢合金非晶化转变的球磨时间且改善了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容量稳定性;特别是近期为了满足大功率动力型MH-Ni电池的需求,自主开发出了一种新型La-Fe-B系贮氢合金,该成果属国内首创,正在申请国际发明专利。